您的位置:首页 >专栏 >

我在“三下乡”|山东交通学院:触摸黄河文化,探寻交通特色

2023-08-26 05:09:29 来源:齐鲁壹点

翻开华夏文明的扉页,黄河文化跃然纸上,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红“7”染梦社会实践队成员于炎炎夏日相聚一起,立足黄河特色交通实际,以黄河文化、特色交通为根本出发点,在黄河山东段的五个城市开展“触摸黄河文化根与魂,探寻交通特色基与魄”系列活动,在实践中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与交通特色的内在联系,淬炼青春本色,赓续黄河精神,助力交通强国。

菏水之泽,国色牡丹开得肆意热烈,黄河与齐鲁大地的相逢故事在此处上演。我们也在此启程,开始触摸黄河的“温度”,聆听黄河“心跳”之旅。在黄河入鲁第一村——东明县辛庄村,与村书记的交流中了解到辛庄村洪水肆虐的历史及治河故事。


【资料图】

大河东流去,至鲁景愈明,站在黄河入鲁口,切身体会辛庄村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感悟当地村民的治水智慧。“一桥飞架黄河,汇聚万千气象”,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东明黄河公路大桥,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横跨豫鲁两省间,宛如巨龙横亘在母亲河之上,作为跨越鲁豫两省的黄河第一长桥,对完善两省干线公路网络、发挥高速公路网络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黄河之畔,听泉水叮咚。在一城山色里赏气吞山河,飞鸟翩跹,惬意非常,我们来到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奏响三下乡活动的“济南乐章”。当夏天的风吹到天桥,赴一场与黄河的约会,在景区内领略黄河魅力,学习黄河精神,触摸黄河历史印痕。

大江大河必然少不了大桥隧道,告别风景区沿路直行3.6公里,我们来到了黄河河畔的付家庄村,在村书记的介绍下沿堤而上,济南黄河公铁两用桥傲然屹立黄河之上,气势磅礴,作为石济客运专线的重要交通枢纽,该桥建成后大大缩短了从济南至石家庄的高铁列车运行时间,成为助力济南“北跨”发展极其重要的经济纽带。

滨州之滨、黄河之畔。滨州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是九曲黄河东流入海的关键一站。我们在蒲湖风景区黄河楼学习滨州独树一帜的黄河文化以及其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的城市故事。 走进博物馆,认知一座城,滨州境内黄河历史在博物馆内以巨幅卷轴的形式徐徐呈现,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重温城市的记忆。

在黄河文化与孙子文化相得益彰的举门村,通过与村书记及龙江诗社的几位老师交流我们了解到,黄河改道使举门村沉积黄河泥沙变为宜耕之地,孕育出举门村特色农产品。

得益于高新区“北大门”——青田浮桥,将村内独具特色的水产品送出家门,助推经济发展。黄河交通的发展使得天堑变“内河”,黄河交通发展使如今举门村呈现出人水和谐良性循环的局面,为举门村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万里黄河最高青,云赏黄河好风光,黄河在淄博高青留下了最后一个直角弯,名为安澜湾。这个名字也说出了从古至今,我们对母亲河最大的心愿——黄河安澜,国泰民安。站在湾头,向南眺望约一公里外,便是有“蓑衣水乡”之称的蓑衣樊村,三面环水,湿地连片,蒲苇满地,白鹭成群。通过采访村书记我们了解到蓑衣樊村从省级贫困村到先进村,蓑衣樊村因水而兴,依托黄河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接下来队员们来到了惠青黄河公路大桥,惠青黄河公路大桥的建成,对鲁北地区通过鲁东南打开华东的大门,鲁中南地区与京津地区建立起便捷通道,对于改善当地交通格局,优化投资环境,激活经济流通,加快强县富民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到“黄河落天走东海”。在本次三下乡的最后一站——东营,我们首先来到了杨庙社区,杨庙社区党委全力实施以“一统领六融合”为主要内容的六大“幸福工程”,逐步走出一条沿黄特色乡村振兴新路子。

“昔日摆渡过黄河,今朝大桥跨两岸”,距杨庙社区2公里处便是利津黄河大桥,利津黄河大桥对于完善黄河三角洲交通格局加快“海上山东”跨世纪工程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古人不曾照今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走进黄河文化馆,探寻东营三大黄河桥发展史,思索交通发展于黄河的重要意义。

黄河入海蕴奇观,百鸟翔游水云间,在黄河入海口,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对黄河治理保护进行了相关探讨,与此同时也深深感受到黄河入海的伟大自然风光。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不仅是一条自然之河,还是人文之河。我们在此次实践中触摸黄河文化,探寻交通特色,传递黄河交通力量,讲述黄河发展故事。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作为交院学子,坚信只要始终保持对交通的赤诚热爱,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走近黄河,亲身实践探寻黄河交通元素,定能合力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山东交通学院 孙翠翠)

关键词: